top of page
Jasmine Choi 蔡舒琪

還孩子一個幸福童年

【原文載於】基督教家庭雜誌《天倫樂》2014.4 第171期 《還我童真

《天倫樂》<還孩子一個幸福童年>蔡舒琪

「家長」是一個有趣的角色,彼此走在一起,就算是本來互不相識,也能很快接通天地線,一談到哪套教材能讓孩子學好英語、哪裡有好的小提琴老師,大家便會像專家般滔滔不絕。只是一談到大家可有甚麼方法能讓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長,更多快樂更少煎熬,大家便沉靜下來,沒甚麼可說。

原來,我們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關注,往往不及關心孩子如何變得聰明能幹那般熱衷;難道幸福童年對現今一代的孩童,是個遙不可及的夢?究竟我們要作甚麼,才可以還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?

誰偷走了孩子的健康?

上星期有家長訴說女兒最近又病了,究竟有甚麼方法讓她更少病痛?我說:「首先,最基本是做好衞生,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,不餵孩子吃大人的口水,因為一個成人口腔裡的細菌平均有六百多種,你無病不等於你的口水裡無菌⋯⋯」聽到這裡,她便開始喃喃地道:「怪不得,每次我貪方便便用自己的筷子餵孩子。」可能就是這樣,日常幾次的「方便」,換成女兒幾天的病痛「煎熬」。

為人父母,我們可因著不同的緣故,親手斷送了孩子的健康?


為了方便,有家長會為下課的孩子送上街頭小食,結果長期影響了孩子正餐的胃口,變相影響了孩子的營養吸收和健康;為了方便,亦有家長延遲孩子的上牀時間,為要遷就自己的作息習慣,卻影響了孩子白天的精神,以及長遠的大腦發展和身體發育。

《天倫樂》<還孩子一個幸福童年 - 生理心理皆重要>蔡舒琪

說來矛盾,有時為了學習,有的家長因為不想錯過某個熱門遊戲小組或課外活動,不惜犧牲孩子的午睡或休息時間,結果影響了孩子的情緒,學習未如理想。


亦有家長為了利誘孩子,常以無益小食作獎勵,養成小孩偏好零食的口味,誰知這些食品的成分不但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、專注力和記憶力,也養成了孩子「情緒性飲食」的不良習慣,把「魔鬼」當成「天使」,日後影響深遠。


體弱的孩子難幸福。重視孩子的幸福,必先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,吃得好和睡得好的孩子,不但精神好,身體抵抗力高,而且情緒穩定,大腦發展佳,生長發育都好。家長們,想想你孩子在吃和睡方面的優先次序和質素,可有被其他事情取替了?


生理心理皆重要

孩子的成就和表現固然值得培育,但成長中的孩子,面對大人的期望和生活的勞累,內心的需要亦不容忽視。


有一次,女兒在鋼琴課上跟不了老師的進度,表現其差,在旁的媽媽心裡著急,歸咎孩子平日未有好好練習,一定是天分不足,技不如人。正要開口埋怨之際,瞥見女兒眼有淚珠,知道女兒自己也很不開心,對自己失望。於是媽媽把已到嘴邊的責備說話轉為接納,對女兒說明白她想做好卻做不到的挫敗,讓她知道雖然媽媽也很失望,但依然愛她。最後母女一同訂出增加練琴的時間,積極面對困難挑戰。


作為父母,我們著緊處理的是孩子的心理成長,還是他們的成就和表現?

有時為了即時見效的方便,我們會對孩子說出恐嚇或威脅的話,好像:「再這樣,就把你留在這裡!」、「你不吃了這個,我便告訴老師!」孩子聽了,心裡很容易產生恐懼和不安。

為了想事情快點辦完,又有家長搶著替孩子做事、說話,甚至做決定: 「你不行,這事你做不了!」讓孩子產生無能感。


為了提升學習效果,家長常常說出侮辱、責備的話,令孩子感覺挫敗。「你太蠢了吧,我已經教了多少次?」、「只怪你平日學習時不專心。」、「別自以為聰明啊!是老師出的試卷簡單而已!」孩子多聽了這樣的話,只會產生罪咎和自卑。


情緒負面的孩子難幸福。根據心理學家艾力遜(Erickson)的「人生八階」,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。若兒童能順利完成這些任務,下一階段的發展就會更加容易成功;否則就會直接影響下一階段發展任務能否順利達成,並帶來不快的經驗。兒童能否順利完成發展任務,很大程度上視乎他們的生理及心理需要是否充分獲得滿足。

已經為人父母的你,對自己的童年還有印象嗎?想起來,開心的元素可能包括:有愛你的家人和同齡的玩伴、可以盡情地玩、吃喜歡的食物、接觸大自然等。近年正向心理學的研究證實,最能為人帶來實正快樂的,並非財富或學歷,而是信仰和親情友誼等等。而建立生活幸福感的支柱可包括以下五方面(PERMA):擁有正面情緒(Positive Emotions)、活得充實 (Engagement)、建立良好關係(Relationship)、活得有意義(Meaning) 和成就(Achievement)。



情緒正面的孩子最幸福

要讓孩子活得快樂,除了懂得接納,冷靜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,也要多去締造孩子正面的情緒,例如培養孩子感恩、寬恕、樂觀的心,以及享受當下。


實驗證明,若果我們時常感受到歡樂、有希望、滿足、有愛等愉快的情緒,便會間接帶動我們的大腦創造思維,更加投入學習,並有助增進社交能力、身體免疫力及面對逆境的能力等。


從今天起,多與孩子享受快樂,一同笑一同遊戲,寓學習於娛樂,少為身外事影響情緒,所帶出的果效,對你和孩子都影響深遠。

《天倫樂》<還孩子一個幸福童年 - 活得充實的孩子最幸福>蔡舒琪

活得充實的孩子最幸福

讓孩子活得充實,並非把時間表排得密麻麻,而是多投入忘我境界(Flow)。在此經驗中,我們會進入完全投入的忘我境界,時間流逝得好像快樂不知時日過,精神高度集中,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應付挑戰。執筆之時,小兒正全情投入在拼圖遊戲中,連家人在身邊經過、家姐在大聲唱歌,他也不為所動,自得其樂。


Flow的經驗多數跟藝術、運動、音樂、學習、思維、遊戲、宗教活動等掛鈎,在如此投入的活動內,孩子充滿目標、有意義、積極參與,心中充滿快樂。


因此,如果孩子全神貫注在做一件事時(不論是看書還是看地上的一隻螞蟻),父母不應隨意打斷孩子的思維;反而儘量確保孩子每星期甚至每天都有自由選擇活動的時間,並留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去投入。可不要每天瞎忙做了許多樣不同的事情,卻沒有一件能全情投入去享受。


與人關係融洽的孩子最幸福

現在的孩子,不少是獨生的;有的只有「假日父母」或工人姐姐;另外就是有許多不同興趣班的同學仔,卻沒有一個談得來的朋友的。家長不妨主動相約孩子的表兄弟姐妹、同學、朋友、教會小孩或鄰居等,讓他們一同遊戲一同郊遊,你會發現,小朋友最愛還是與年齡相若的孩子玩。


此外,亦不忘建立孩子與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。我們可以訂些目標,例如每季一次與公公婆婆出外玩,一方面回報父母在自己童年時帶自己到處去玩的日子,一方面也為兩代製造一些日常照顧以外的回憶,從家人親密關係中締造幸福和快樂感。


活得有意義的孩子最幸福

活得有意義不一定是遠大的事,以日常生活事而言,儘量讓孩子明白做每件事情背後的意義。練琴不只是為了「乖啦,聽話啦!」,而是「看,你越練越純熟,越來越能掌握歌曲的拍子和情感呢。你為了下星期的事奉做足準備,天父必定會欣賞。」做功課不是苦差,或者為了滿足老師的要求:「做完功課交畀老師,老師咪話你叻囉!」而是:「你現在認識到花朵的不同構造,對事物又增進了知識,又可以教弟弟!」


做每件事情,外在激勵、滿足他人的意義(extrinsic motivation),總不及內在意義(intrinsic motivation)來得有推動力。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事物的內在意義,能大大提升孩子在參與過程中的歡樂和喜悅。


活得有成就的孩子最幸福

孩子的成就,不一定單指獲得多少證書或考到幾多級琴等,因為一個人的能力,除了語文、數學、認知、音樂、舞蹈、繪畫、運動等,還是多方位的,包括:觀察力、耐力、創造力、自制力、應變力、理財能力、表達力等。但不論哪方面的成就,孩子最需要的是肯定和讚賞,而不是不斷向前推的「終點線」。這樣的話,不管孩子多努力去達成目標,在父母眼中依然尚欠「一點點」。


因此,好像我的孩子,每晚自己試讀牀邊小故事,我著重的並非他們還有多少個字未識讀,反去讚賞他們培養出喜愛閱讀的習慣。試問,孩子學習的各樣活動中,有哪些是孩子真正有成就感的?家長著眼的,單單是孩子學習的成果,還是欣賞孩子做事情背後的個人能力?


今世代,眼見許多父母都花了大量的心血精力和金錢,希望為孩子「打造」一個成功的人生,當中又有多少父母會反問自己:我的孩子幸福快樂嗎?追求成功本身並沒有錯,只是,若因此要犧牲掉孩子健康快樂的童年,犧牲了他的人際關係,也不明白事情背後的意義,那麼,這還算成功的人生嗎?

 

Make Positive 期望伙伴更多家庭、企業、機構、學校、教會、個人⋯⋯ · 共學正向心理學 · 共建正向生活習慣 · 共創正向關係網絡 · 共享健康快樂人生

你是否有興趣:

・訂閱 家長老師個人WhatsApp群組/ Facebook/ Instagram/ YouTube Channel

.直接索取MakePositive 服務詳情或報價


MakePositive - Make it a lifestyle

483 次查看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