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Jasmine Choi 蔡舒琪

為人父母快樂嗎?

【原文載於】基督教家庭雜誌《天倫樂》2017.4 第189期 《做爸媽不簡單


我有些已婚朋友選擇不要孩子,他們表示:「帶孩子太困身了,花費又大,責任又大,社會環境又悲觀……」港大調查數字顯示,本港有兩成夫婦沒有孩子。另一邊廂,我又經常看到朋友在社交網站上分享家庭和孩子照片,溫馨可愛,彷彿說著:「有了孩子,我們真的很滿足、很幸福、很快樂!」


究竟是有孩子快樂,還是沒有孩子的夫婦較快樂?


多年來,不同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,但近年發現有孩子的夫婦,顯著比無孩子的夫婦不快樂,他們的生活和夫婦關係滿足感都較低,且有較多焦慮和抑鬱徵狀,研究員稱之為Parental Happiness Gap。


引發父母不快的原因,各有不同,例如︰子女本身的問題、父母本身的狀態,或社會給父母的待遇等。但正向心理學家索妮亞.柳波莫斯基(Sonja Lyubomirsky)提醒我們,與其著眼於哪些父母較快樂,不如研究父母怎樣做才能增強自己和家庭的快樂。


刻意增強快樂比例

正向心理學的研究發現,幸福感高的人,經歷到的正向情緒是負面情緒的三倍。

以下最常見的十種正面情緒,你可以怎樣為家庭、為孩子製造快樂呢?


1. 感恩(Gratitude):我們會數算主恩、寫感恩日記、讀感恩故事、唱感恩詩歌。

2. 自豪(Pride):我們會多讚孩子的成長、做到或進步的地方。

3. 樂趣(Amusement):我們會飯後 / 週末一起遊戲玩樂,會彼此說笑。

4. 興趣(Interest):我們會看孩子有興趣的圖書,安排孩子有興趣的活動。

5. 喜樂(Joy):我們會一同慶祝節日、佈置家居。

6. 希望(Hope):我們會訂小目標,然後用行動實踐。

7. 啟發(Inspiration):我們會去博物館、看展覽、上網認識新事物。

8. 安寧( Serenity ):我們會讓孩子擁有個人書桌,提供專心做功課或做喜好事的空間。

9. 讚嘆(Awe):我們會讚嘆大自然的美、創意產品的設計、勵志人士的意志等。

10. 愛(Love):我們會說「我愛你」,會擁抱親吻, 會分享天父無條件寬恕憐憫的愛。

當負面情緒出現了

說到尾,我們都是正常人,有時候心情低落是正常的。心理學家發現,如果我們太強求時刻保持快樂,反會成了導致不快樂的原因。


當下次有負面情緒出現時,我們不妨:


1.靜觀(Mindful):透過呼吸平靜下來,讓萬千思緒在腦內浮動,心裡對自己說:「這刻我真的感到很生氣 / 失望 / 急躁 / 傷心 / 恐懼,因為……」


2 . 接納( Accept ):接納自己也會有情緒,情緒無分對錯,因此毋須自我批判,只需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反應便是了。


3. 只做有價值的事(Value):提醒自己長期沉溺在這負面情緒中,其實無補於事,雖然情緒還在,但總會過去,不如做些自己覺得對事情有價值的事吧。例如:看到孩子表現不理想,意識到自己確有失望,但接納失望是正常,不如計劃做甚麼可以幫孩子進步起來,便比較有價值


這是心理學裡其中一種新療法,叫接納與承諾治療(Acceptance Commitment Therapy, ACT)(讀Act,不讀A-C-T),這做法可能比起要求自己刻意「扭轉」負面思想和情緒,來得更自然。


苦樂參半,意義何在?

作為父母的,雖然有苦自己知,但誰不憧憬孩子和家庭幸幸福福、快快樂樂呢?


《傳道書》三章提到:

「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萬務都有定時…… 哭有時,笑有時…… 喜愛有時,恨惡有時…… 這樣看來,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? 我見神叫世人勞苦,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。 神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…… 我知道世人,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; 並且人人吃喝,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,這也是神的恩賜。 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;無所增添,無所減少。 神這樣行,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。」


做父母難,控制不了、苦惱憂心的事何其多!但對與主同行的人來說,辛酸,可能就是提醒我們,是時候要放手、要信靠了。


References

  • Coyne, Lisa & Murrell, Amy R. (2009). The Joy of Parenting: An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Guide to Effective Parenting in the Early Years.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

  • Fredrickson, B. L. (2009). Positivity. New York, NY: Crown

  • Nelson, S. K., Kushlev, K., & Lyubomirsky, S. (2014). The pains and pleasures of parenting: When, why, and how is parenthood associated with more or less well-being?.Psychological bulletin,140(3), 846.

 

Make Positive 期望伙伴更多家庭、企業、機構、學校、教會、個人⋯⋯

· 共學正向心理學

· 共建正向生活習慣

· 共創正向關係網絡

· 共享健康快樂人生


你是否有興趣:

・訂閱 家長老師個人WhatsApp群組/ Facebook/ Instagram/ YouTube Channel

.直接索取MakePositive 服務詳情或報價

MakePositive - Make it a lifestyle

227 次查看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Yorumlar


bottom of page